025-82224512
当前位置:资讯中心 新闻详情
我们的大脑,是越大越聪明,还是越聪明越重?
2023/09/22

PART

01

小时候,你或许听过这些说法:


这事都不够死脑细胞的;我的脑子不够用了;脑子不用就会锈;我们对大脑的开发还只是九牛一毛……


这里,我们常说的“脑细胞”其实就是神经元,对于即时事件来说“不够用”说的是工作记忆容量,长远看指的是大脑能存储的信息上限(类似电脑磁盘空间),而“生锈”是神经元链路断开。


研究发现,一个神经突触能储存4.7byte的信息,而人脑具有约1000亿个神经元(也有说850亿的),每个神经元又可以发出几千个突触连接(按照2计算),因此人脑的内存=4.7byte*2*10^11=9.4*10^11byte,约等于910个TB,也即约910部1TB手机的容量。


看来人脑容量还是非常可观的。


PART

02

那还有一些疑问是,记住新的知识,脑袋重量会增加吗(知识的重量)?大脑越重越聪明吗(因为我们知道工作记忆容量大的人相对聪明)


答案是不一定。


也就是,知识的多少和大脑的重量没有必然联系。


而且即便是记住了新的知识,引起了大脑局部重量增加,但比起生长发育、衰老,疾病等主要因素,它也仅仅是脑重量变化的次要因素,当然知识的数量也就与容量变化关系不大。


毕竟,开头的计算告诉我们人脑的容量上限也就在那里,虽然这个上限一般人达不到。


PART

03

好奇的你现在也许又有了新的思考,既然一个突触能存储4.7byte信息,那是不是突触越多我们存储的信息(记忆)就越多


还是要明确,人脑的突触数量虽然大但可估量。记忆和突触有关,但记忆并不是完全由突触的多少来决定的。


这里就要提到著名的赫布理论:突触前神经元对突触后神经元进行反复且持续的刺激,便可以增强突触之间的连接。


赫布理论描述了突触可塑性的原理,反映了突触的学习和记忆机制。这一理论经常会被总结为“一起激活的神经元连在一起”或“连在一起的神经元一起激活”(Cells that fire together, wire together)。


学习能够产生新的突触连接,学习过程中,突触连接也会增强,这基本上是对于大脑研究的共识。


PART

04

知识/记忆的多少与大脑重量没有必然联系这件事我们已经想明白了,那么问题又来了:大脑是由神经元组成,神经元包含突触,所以突触增加会增加大脑重量吗


我们先来看看突触是怎么来的: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,是由这样的生长锥所发展产生的↓

图片1.png


受到正向刺激时,生长锥内部的丝状马达蛋白就会朝着正向刺激方向延伸,最终和其它神经元形成突触连接


突触增多,有可能导致灰质增加


这么一来,突触增加似乎和大脑重量正相关。


PART

05

到这里,有的人已经凌乱了,一会说记住新的知识,脑重量并不一定会增加;一会又说受到正向刺激会产生突触,突触多了可能会灰质增加,大脑变重。


新的信息刺激不就是让脑袋变重了


知道你乱,但你先别乱。这里的矛盾是由于词语的“歧义”产生的,我们先把学习新知识这个概念弄清楚。


在脑科学和神经科学领域中的“学习”,和我们日常上课读书之类的学习并不一样。


在大脑的微观神经元看来,对于知识记忆与其说是学习,不如说是一种“模式训练”“反复刺激”。


也就是说,当我们受到外部重复性的刺激,对大脑产生某种反复训练时,是大脑的学习过程。


举个简单的例子,你沉迷于某个手机游戏(这样不对),周而复始不能自拔,内心的愧疚让你你认为你并没有学习,只是在玩。但其实,游戏模式反复训练你的大脑,相关神经元链路稳固的很,让你从菜鸟变成老手,十分上头。对你的大脑而言,部分神经元细胞学习了一整天。


这么想,是不是也挺辛苦的?


甚至看一场电影,做一项运动,循环一首歌,当大脑进行某些重复性的试听体验,思维体验,大脑内产生新的模式,这都是大脑的学习过程。


我们的大脑,是个劳模,几乎随时随地都在学习,就连睡觉也不放过,还会通过做梦整合优化大脑。


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。


不断的刺激学习让大脑变重,于是很多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,学习知识大脑会增重,这里很明显的是忽略了一个事情:我们的大脑随时都在学习。


例如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”说的就是大脑学习,当然也确实有些矫枉过正。


只要你还活着,你的大脑就总需要面对外界环境,随时随地学习,不是这个学习就是那个学习,所以让大脑变重的并不是学习知识,而是这个学习的本能。


PART

06

于是产生了新的担忧,既然大脑随时都在学习,突触连接不断产生,那我们的大脑岂不是容易膨胀爆炸?910部手机存满难道是不可能的?910个人一人存一部手机的信息也没有那么无法实现吧,毕竟地球上那么多人910TB的容量对于爆炸的信息时代来说还是不够用。


别怕,你的大脑没那么容易爆炸,起码不会因为你学的太多爆炸,这是因为,我们的大脑“用进废退”。


不可否认,即使大脑无时不刻不在学习,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同一个时间,你要么玩游戏要么看电影要么学习。当你放弃玩游戏,而选择学习,涉及的突触连接并不一定会增多,甚至可能因为调动的脑区少或者强度降低反而减少。


学习的时候,涉及的突触连接有两种:


1.沉默突触。


原本就存在但并不表达生理功能(活跃)的突触连接。在学习时被激活,形成神经通路。


2.新生突触。


对于成年人而言,突触生长比较缓慢(所以青少年大脑成长发育期是学习的好十七),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沉默突触。


突触此消彼长,随着新知识学习新突触产生,没有重复学习的旧知识涉及的突触强度整体上就会减弱。微弱的末支部分,便可能会被直接修剪掉,神经元链路就此断开,以便进行新的连接。


所以不用担心脑袋爆炸,这也是为什么,随着时间流逝旧知识会变得越来越陌生(遗忘)。


PART

07

但是你又有了新的担心,那我之前学习的知识不是白学了?比如好不容易学会的骑车、游泳,我也不能每天骑每天游。


同样不用害怕,如果原本突触连接强度大,是不会完全修剪掉的。再度学习时,突触会迅速增强,从而很快找回“记忆”,这就是一些学习掌握过的技能一段时间不用会陌生,但又能迅速会以上手的原因。


不过实际上,你唤醒的这部分技艺(记忆)也并非完全是曾经的记忆,准确的说是经历再学习过后的记忆。


而且哪怕是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,对新知识本身的突触修剪也会发生。


一开始学习时,建立的是短期记忆,突触连接会张牙舞爪十分凌乱。


短期记忆形成的关键是蛋白质磷酸化,这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。


首先神经递质会促进神经元胞体制造环磷酸腺苷,然后活化蛋白质活化酶A,蛋白质活化酶A再使相应的离子通道蛋白质磷酸化,从而造成相应离子通道的失活


相应离子通道失活后,就会增加钙离子(Ca2+)的释放。钙离子来源于胞体内质网,它同时决定着钙离子的数量和分布。


钙离子是突触可塑性的核心介质。它的大量释放会增加突触间神经递质的释放,从而短期增强突触连接,形成短时记忆。


突触增强的过程,本质上是大脑内部的生化反应,不影响大脑的结构 ,所以对于大脑的重量增加其实并没有什么贡献。


随后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,工作记忆的不断加工,然后储存为长期记忆。


突触的长时程增强效应(LTP)同样会发生蛋白质磷酸化,同样会经历“神经递质→环磷酸腺苷→蛋白质活化酶A→蛋白质磷酸化”过程,从而增强突触连接。


但不同的是,这个过程之后神经元细胞核还会合成全新的蛋白激酶——PKMζ。


蛋白质的合成,是通过分子级联引起转录因子对DNA甲基化而达成的。


研究表明,维持PKMζ的活性便能增强长期记忆,抑制PKMζ便能擦除已经建立的长期记忆,再消除抑制后,突触编码和存储新的长期记忆的能力还能再次恢复。


每次工作对记忆进行再加工后,新形成的长期记忆,和曾经都会有所不同。


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,一些冗余突触也会被修剪掉,让整个神经网络更加的优化。


PART

08

神经网络的优化,与大脑的重量有关吗


更加优化的大脑,是有可能比普通大脑重量更轻的。


爱因斯坦的大脑其实就是一个例子。

图片2.png

普通男子的大脑 VS 爱因斯坦的大脑


爱因斯坦的大脑仅仅1230g,比1400g的平均值更低。但神经元密度相对更高,还有额外的沟回,更厚的胼胝体。左顶叶这样的脑区也比普通人更大,可能因为空间、数学、想象能力更加发达的缘故。


此外,突触具有集结学习机制,记忆和突触并非一一对应关系。


有研究表明,通过少量切除猫脑不同组织,记忆不会受到影响。而切除的面积足够大之后,记忆才会受到影响。


也就是说,虽然从微观层面来说,单个突触的增加,的确有可能增加单个神经元的重量。然而从宏观的角度来说,大脑学习是自身系统的优化整合,对自身大脑重量的影响并不是主要的。


PART

09

似乎到了这里,是到了刨根问底的时候:对大脑重量影响更主要的是什么


答案是神经胶质细胞


虽然爱因斯坦的脑重量比普通人更低,但它的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更高。


刚刚出生的婴儿神经元数量比成年人多20%,丘脑背内侧核中的神经元更是比成年人多41%。婴儿出生后,突触连接生长迅速,1秒钟便可以建立上百万个突触连接(所有的信息对婴儿来说都是新的刺激),2 岁幼儿的突触连接的复杂程度,是成年人的 2 倍。


不过,成年人的脑容量依旧是新生儿脑容量的4倍,并且这时候成年人的脑重量似乎也是婴儿的几倍。


这时候引起脑容(重)量差异的最大因素,正是神经胶质细胞。


一般来说,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是神经元的10~15倍,但婴儿的比例更小一些,成年人脑子中的神经胶质细胞数量也差不多比婴儿多4倍。


也就是说,其实神经胶质细胞才提供了脑子的主要重量


即便对于婴幼儿来说,2岁~6岁虽然突触发生大量修剪,但由于脑中神经胶质细胞依旧在爆发式增长,所以它们的脑容量同样在爆发式增长。


PART

10

那么脑萎缩又是怎么回事呢?认知障碍是怎么产生的呢?


对于一个大脑训练强度一直比较稳定的人来说,无论他选择哪种“学习”,他的大脑突触连接总量都是比较稳定的。


在进入老年大脑发生退行性病变之前,大脑无论脑容量还是突触连接等各方面的生理特征,都相对稳定。


即便是墨守成规而不接受新鲜刺激的人,突然大量接受刺激进行大脑训练,脑子重量也并不一定会增加。


所以,突触连接增加只是影响大脑重量的次要因素


这里的次要主要指的是相对于生长、发育、衰老等不可抗因素。如果在个体之间对比的话,学习对大脑带来的正向影响,还是很明显的。

图片3.png

大脑萎缩


一项针对健康老年人大脑的研究表明,虽然年龄的增加是大脑衰退的主要因素。但受到教育程度越高,大脑相关脑区的灰质比例也越高,大脑衰退的程度相对来说会更低


除此之外,受教育程度越高,随着年龄增长,工作记忆相关的脑区也会变得更加活跃


也就是说,虽然记住新的知识,脑子的重量并不一定增加。但长期的学习,可以让你的大脑更加的优化,老年的时候,比起同龄人大脑,会保持得更加的年轻和活跃。


保持稳定的脑力训练强度,可以让大脑的神经突触连接保持稳定的数量,不至于受到用进废退的限制。